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何炅之前有在微博里晒过健身的照片,而且还是趁出差的间隙在锻炼。
去年9月的《快乐大本营》里,也曾曝光过他的购物车,里面都是一些家用的健身器材,因为他说他最近很迷健身,会利用在家的时间来进行锻炼。
所以何老师的一天,并没有72个小时,他只是比我们更懂得时间管理而已。
而就在前段时间,还有粉丝整理出了何炅2019年的全部行程:
16场大型晚会活动的主持,9档周播综艺的常驻主持,4档节目的嘉宾录制,41场话剧的全国巡演,以及4本杂志期刊的出版。
这工作量真的把我给看呆了,难怪总觉得每天都能在电视里看到他呢……
其实,在很久之前的某一期《向往》里,何炅自己也曾说过:“我一年中有340天在工作。”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不愧是贵圈著名劳模!
如果换作我等普通人的话,恐怕早就情绪崩溃了,但何炅似乎并没有因此产生丝毫的倦怠,专业水平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不过最令人佩服的是,他竟然还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中学生百科》杂志写了近20年,总计约300篇的专栏稿件。
单说2019年这一年,他就写了整整40篇的回信!
利用平日坐飞机或者录节目间隙的碎片时间,也利用自己40多年的人生经验与感悟,去帮助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们,解答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
相比较那些作为艺人而言“分内”的工作,替中学生杂志写专栏回信这件事,既是“分外”的,又不会带来任何名利,但他却默默地坚持了近20年。
援引一位网友的留言:“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但没想到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专栏,他竟然坚持写了19年,而且现在纸媒那么不受关注,我都怀疑没几个人真的会去看。“
但即便如此,他的每一封回信依旧特别认真,完全没有长辈式的说教,更像是作为一个大哥哥给出的建议,字里行间都让人感觉格外的温暖。
- 上下滑动,查看何老师的专栏摘选
记得在《令人心动的offer》里,papi酱曾经开玩笑说:“我觉得何老师是不用睡觉的!”
因为有一次他们收工时已经很晚了,可何炅却邀请她一起去喝酒,还喝到凌晨4点才散场。
结果第二天早上7点就要开工,只睡了3个小时的papi酱觉得很累,但同样只睡了3个小时的何炅,整个人却神采奕奕的!
当时在节目里,何炅给出的解释是:
“三个小时对我来说是够的。”
“我的概念里面,睡觉睡着了就是够了,对我来说睡三个小时和睡四个小时、六个小时是一样的。”
随后“何炅睡3个小时就够了”的话题,被夸大化的炒上了微博热搜第一,还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大家觉得他工作强度那么大,每天却只睡3个小时,竟然还能不脱发,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何老师后来专门发微博澄清了:健康作息很重要,不是每天都只睡三个小时。
但其实回过头来看一看他的行程表就会明白,他的自控力真的很强,也特别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比如去健身、去休息、去做一些能够放松心情的事。
包括给《中学生百科》写专栏,以及疫情期间在家读书之类的事情,他后来其实也有说过:
“每天解锁一点点不同的生活技能,给自己一点点除了工作之外的小成就、小荣誉,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就觉得挺舒服的。”
如此长久以来的坚持与充实,无论是对内在的心理素质,还是对外在的精神状况,都是非常有益的。
虽然,我们普通人每天得睡“好几个何老师(的3小时)”才行,但他的时间管理也证明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的自控能力,决定了他的职业上限。
比如同样上过《向往的生活》的Henry刘宪华,从6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还将古典器乐融入到了流行音乐当中,所以一直被粉丝们称为“音乐天才”。
而他的演奏水平,也得到过吕思清、廖昌永、朗朗,以及韩国钢琴家Yiruma等大师的亲口夸奖,还曾以全额奖学金考入著名的伯克利音乐学院。
所以别看他在综艺里傻乎乎的,但真的是年轻艺人里专业素养非常高的了!
不过对于“音乐天才”这个称号,他自己并不同意:
“我并不是大家口中的音乐天才,我偶尔也会觉得学乐器、做音乐很辛苦,但我每天都会坚持。”
“没有所谓的天才,都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才成功的。”
“真的不是谦虚,我从小开始每天都进行4到5个小时的练习,即便是不擅长音乐的人,这么练习的话也会做得好的。”
曾经与他同属于组合Super Junior-M的队友厉旭,也说过这样的话:
“我们成员里的Henry,每次出国时他的行李总是最重的,都是他的装备,是他的吉它和小提琴。”
“有时候甚至连电钢琴也带着,虽然现在是有了小一点的,但是当时不知道,所以很大的那种也一直背着,成员们常常问他为什么要带着走啊?”
“现在他终于发了solo专辑,原来当时一点一点累积下来的,慢慢的都发光了啊!”
的确,乐器真的是一天不练就会手生,而且对于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音乐人来说,更是学无止境。
所以,即便是已经出道了12年、擅长那么多种的乐器、拥有一大波忠实的粉丝,但刘宪华依旧没有停止学习,这次疫情期间甚至每天都在上吉它课,还练习的是比较高难度的指弹吉它。
吴青峰写过一句歌词:“十年的功,聚成灿烂那一分钟的梦,生命舞台发光的人,绝不是只会说。”
而刘宪华也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再练20遍”。
所谓“天才”的真相就是,那些比你优秀、比你幸运的人,往往都比你要更努力!
虽然讲“一万小时理论”有点老套,但一个人把时间都花在了什么地方,真的是可以看见的。
尤其是那些可自由支配的碎片化时间,几乎决定了你和其他人的差距。
像我的大学同学K小姐,就是一个自制力极强的人。
因为不喜欢本科读的专业,她从大三开始就在准备跨专业考研了,最开始她们建了一个14个人的“考研互助群”,用来互相监督彼此备考。
但由于艰苦程度堪比高考,最后坚持到参加考试的只剩下5个人,而成功考研上岸的也只有3个,K小姐就是其中之一。
她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每次我们宿舍里另外几个人在睡懒觉、追剧的时候,她都自己一个人在图书馆里搞学习,完全不会被我们的懒散所干扰。
我还有一个朋友M小姐,她和K小姐正好相反,是一个完全没有自制力的人。
去年她辞掉了一份安稳的铁饭碗工作,开始了“以梦为马”的自由职业模式,理由是她不愿意过那种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了。
而且,她觉得虚伪的职场社交、拥挤的上下班通勤,都是对生命的浪费,她说她要做时间的主人!
听起来好像很不错的样子,刚开始的几天她也靠着一股脑的热情,每天都生龙活虎的。
但不到3个月,M小姐就垂头丧气的对我说:“我可能真的不适合自由职业,自从不用上下班打卡后,我就再也没在中午12点之前起过床。”
“而且因为没有人盯着我的KPI,我好像连赚钱的直接动力也没有了,然后也自动的降低了消费水平……”
听完这些,我只回了她一句话:“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感觉很多人对“自由职业”,都有着一种近乎天真的幻想,但真的要把梦想变成工作,是需要打破幻想,然后付出一百倍的努力与自律的。
说白了就是,自由的前提其实是高度的自律。
因为你只有极其的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而每一个成功转型的人背后,都有着很多默默努力且无人问津的时光。
绝对不是以自由之名,行懒散和逃避之实。
最后想与大家分享的,还是何炅说过的一段话:
“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你坚持不了,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再去抱怨。”
“人生就是这样,要得到你就必须要付出,除了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因为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要么就和自己的平庸握手言和,要么就努力去配得上自己的梦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Gigi,文章首发于公众号GirlDaily(ID:kaishi09),国内最优秀女性聚集地,一个高级有态度的女性公众号。专注迷人女子力,品鉴格调人生,分享最精致时尚生活。本文经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