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家孩子上面所描述的事情,相信很多家长也都曾遇到过。明明自家孩子已经表现得非常优秀了,但是实际上一上场就会感到异常的紧张,害怕自己出错,同时认为别人一直在关注自己,这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就越来越明显。
但是这样的紧张不安,并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的好处,只会让他们在表演,或者公共场合表现出更加软弱自卑的情绪,比较严重的也会致使自己之前的所有事情付之一炬。
那么,孩子出现这样的情绪,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还是孩子本身心理状态调节能力不强。有相关的心理学家研究分析表示:孩子一上场就出错,可能是内心对于自我评价过高,同时关注其他人陷入了焦点效应的怪圈。
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会让孩子陷入焦虑之中,出现更多的问题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魔术师快要退休了,但是他又想着自己这一辈子所有的才华,可能不会被别人看到,所以就和自己的团队表示,要开一场告别会,让自己的事业有始有终。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一直暗示自己,我一定要办好这最后一场魔术会,毕竟他对于我人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算得上是总结了我这一辈子的成就。
在这样的想法之中,他也在不断地练习,比之前任何一次魔术表演都更认真。
但是在上场之前,却表现了非常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他曾经魔术表演不曾存在的。
本以为在自己这种高度重视的情况之下,他一定能够表演的,非常成功,获得更多人的赞美称赞掌声。
没想到,在现场表演时却出错了,最后这场告别赛成为他人生的第一个“滑铁卢”。
后来他一直不明白自己那么努力,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明显的错误?实际上这也就是“焦点效应”带来的问题。
★过度地关注自己
在一个群体之中,人们总是担心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不管是孩子还是其他人,面对同一件事情之时,便会过度地关注自己。
就像我上面所说的,孩子在演讲的时候,因为台下有很多人在关注自己,从而开始变得紧张,在这种心情因素的压力之下,自然而然会忽视自己实质能力,从而影响到自身的水平发挥,出现失败的结果。
当然,这种关注其实是无意识的关注,如果不能够镇定自若,必然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情绪。
★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
而上面所说的魔术师最后一次表演之时非常认真,但是却失败,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暗示他,过多地在意别人的评价,本末倒置,忽视了自己之前的初衷。
看似是为让自己做得更好,但实际上会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思考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这样的事情上。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因为自己内心的情绪分心,自然而然会走向失败的结果。
焦点效应带给我们的理论,并不像上面所说的这样简单,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陷入焦点效应的怪圈。
如果按照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做事情,或许可以优秀,但是一旦陷入焦点怪圈自然而然会出现失败的结果。
焦点效应是什么?它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上面我们分析了大部分人过度关注自我,过度关注别人评价之后带来的影响,其实也是焦点效应本身的一种扩散。
除此之外,焦点效益也会使得人本身的性格,以及平时做事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变化,甚至主宰一个人的成功,暗示他未来的行为。
心理学上对于焦点效应有这样的认知:
所谓的焦点效应,其实就是我们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之中,有可能会高估周围人对于自己本身的关注。
大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之中,会将自己看作是所有人的中心,甚至会暗示自己可能成为被关注的重点。
如果是一种正向的发展焦点效应,给人带来的是自信的感觉,但实际上任何人一想到别人对于自己过度关注,其实内心紧张的情绪还是存在。
试想一下,长期以一种我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这样的态度自然而然会变得畏手畏脚,同时表现出来一些不符合自己本身行为以及特征的事情。
长时间处于焦点效应之下,也有可能带来这些危害:
1、不愿意过度表现
记得有一次去图书馆参加读书会之时,当时有主持人表示请一些会朗诵的孩子,上台给其他小朋友读诗歌。
因为我家孩子从三岁之后就长时间培养他这种能力,所以当时我建议他上去,没想到他说:“妈妈我不可以。”后来不管怎么劝说,我家孩子从来不会去人较多的地方表现。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有可能是因为焦点效应下,孩子们会过度的关注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这就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试想一下,谁不担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出丑,在这个过程之中说错话呢?为了避免出现错误,人就会选择躲在一个角落里。
2、盲目从众,没有特点
有一部分人是享受焦点效应给自己带来的关怀,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却没有这种气场去应对焦点效应带来的影响。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焦点,自然而然就会选择盲目从众的方式,去应付别人的想法以及行为。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他们长时间的随波逐流,并不会让孩子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也就阻碍了他本身的发展。
父母该如何巧妙地运用焦点效应?
从上面的分析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焦点效应对孩子的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又可以是负面的,在这个过程之中,父母如果以一种正确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不断地成长,就会促使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①让孩子认识的焦点效应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其实还是十分担心自己成为团体的焦点,所以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非常的紧张。
在这个过程之中,爸爸妈妈可以以一种场景的设定,让他们认识到焦点效应,或许孩子就会慢慢地理解,有可能是自己想得太多,自然而然就会放松心情。
②让孩子思考自己对别人的关注
在生活之中,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理论方法之外,父母可以考虑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实践讲解,也就是说当别人成为焦点之后。
我们可以询问孩子是否关注到这样的人,当孩子愿意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时,就会发现所谓的焦点效应,其实并不真实存在。
这样也会让孩子慢慢克服内心的恐惧感,更好地面对自己。
③孩子自我享受
当我们真的成为群体的焦点后,为什么不能够从容地对待呢?如果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处于焦点状态之中,其实父母通过一定的引导,也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
所以父母应该不断地进行锻炼,让孩子能够从容淡定的去处理这些问题,而不是一遇到所谓的焦点,就感到异常的紧张,甚至想要逃避。
不管是穿衣住行还是言语表达,孩子都有可能陷入焦点效应的怪圈,我们也相信,父母通过相应的指导能够让孩子自我享受。
在孩子成长过程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他们无法理解无法适应的事情,父母就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讲解,而我们上面所说的焦点效应,相信很多孩子都曾遇到过。
这种效应对人的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希望家长能够了解清楚,并且正确的引导自家孩子坦然地面对所谓的焦点,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来源:https://www.gaonaojin.com/info/591724.html
标签组:[出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