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经典小说,在世界名著行列,它绝对拥有一席之地。曾在1936年、1984年、1995年改编成电影,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功,豆瓣评分高达8.3;同时也曾多次被改编成舞台剧的形式,评分甚至高达9.3,可见它在世人心中的分量。
这部风靡全球的小说也是根据小仲马他自己亲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一部代表作,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和身为裁缝女工的母亲在一起后不久,大仲马在创造领域名声大噪后无情抛弃了生活在底层的母子。而他自己常年混迹于上流社会,后来又通过打官司从含辛茹苦的母亲身边夺走了小仲马。小仲马的童年生活便经历着心酸和苦闷,也尝遍了人情冷暖。

1844年,小仲马和巴黎风尘女子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但出生贫苦的玛丽为了在巴黎生存下去无奈成为风尘女子,周旋于富家子弟身边,小仲马一气之下与她断绝往来,三年后出国旅行归来的小仲马得知年仅23岁的玛丽与世长辞。满心懊悔和思念的小仲马将自己封锁在郊外一心创作,24岁时完成了这部《茶花女》。
本文从叙事风格、内容创作手法、情感经历3个方面展开分析,并结合现实生活说明女人在“懂事”这一人格特质上的边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形式上:倒叙手法,从凄婉结局层面逼入残酷现实,引人深思
《茶花女》在叙述上,采用倒叙的形式,从一张毫不起眼的拍卖小广告出发,将作为风尘女子的女主角玛格丽特一点点从凄凉的晚景铺开,一步步展示一代名妓玛格丽特跌宕起伏的一生。
故事一开始给我们展现的是作者按照小广告的指示来到富丽堂皇的房间拍卖现场,室内装潢极尽优雅、繁华,像极了一个家财万贯的贵妇房间。可现实是,这是一个巴黎风尘女子的闺房,且因为负债累累,债主们期望病入膏肓的她早点死去,好早一点进行拍卖抵债。

再根据作者拍卖会上高价拍来的一本小说,引出故事的男主角阿尔芒,这本书正是阿尔芒送给玛格丽特的“定情信物”。作者跟随书的主人来到女主玛格丽特的墓地,目睹了人们口中容貌惊人生活富足的玛格丽特,尸体溃烂,眼眶空洞,所葬墓地被人投诉,只因她曾经是风尘女子,更别说被人祭奠了。
作者再一点点通过男主人公的回忆,逐渐勾勒出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同时一步步描绘出玛格丽特知性、优雅、懂事的高贵品格,最后再回到玛格丽特令人唏嘘的结局。这种叙事结构,似老朋友间的交谈,先从结局出发,给我们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再一步步展开一点点去验证读者的猜想,环环相扣,不乏紧张刺激的视觉体验。
二、内容上:对比手法,财富、地位悬殊之间揭露人性丑陋
通过三位身份相同的三位女性角色(奥林普、普利当丝·迪韦尔诺瓦、玛格丽特)和两位身份悬殊的男性角色(范维尔男爵和阿尔芒)间的感情纠葛,揭露出人性嫉妒、贪婪、自私的本性。
阿尔芒跟玛格丽特表白时说:“只要您愿意,我可以倾尽全力照顾您,日夜不离陪伴你,对您忠心耿耿,使您恢复健康,永远美丽下去。”后来态度却发生360度大转变,感情发生变故,便使尽手段折磨前任,阿尔芒那种小肚鸡肠的家子气展露无遗。失去一段感情,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或者如何挽回,如何进行补救措施,而是开始疯狂的报复,还美其名曰,因为爱得刻骨,所以恨得锥心。这哪里是成年人之间的感情纠葛,简直就是小孩子们玩的过家家嘛。

阿尔芒在和玛格丽特交往的前期就已经展露出了他的妒忌,他的自卑,他的贪婪,他的自私。一边想和玛格丽特拥有体面的时候,哪怕只是在乡下,对于两个没有任何收入的成年人来说,这都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他开始去赌博,因为他认为这是来钱最快的方式。后来,看到玛格丽特背着他写信,他愤怒,觉得玛格丽特要重操旧业,其实玛格丽特只不过是背着他变卖首饰、珠宝,以维持生活,填补债务。
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爱情,像极了今天的扶贫式恋爱,收入稍高或家境较好的女孩不仅要照顾男朋友的情绪,还要顾及男朋友的面子,可关键是男朋友是个好吃懒做且自尊心大过天的人,这样的感情要想走得远,全凭女孩一方的过分懂事,拼命拉扯。

再说说当时的人际关系,玛格丽特因肺结核卧床不起时,她的好朋友奥林普攀上了曾经拿她当宝的公爵,曾经供养她的男爵转身就换了女人,债主们不顾她的身体状况,拼命来要债,昔日男友阿尔芒回到了父亲的身边,想想就很讽刺。吃喝玩乐时前呼后拥,穷困潦倒时连个苍蝇都懒得理你,这大概就是人性最丑陋的一部分了吧,唯利是图,无情可言。
通过范维尔男爵因为身份和财富可以为所欲为,而身为家境一般的阿尔芒不思进取,总想一夜暴富,走投无路时又回归到父亲身边。这两位的反差,也奠定了后来两人决斗,男爵受伤,阿尔芒为此差点锒铛入狱的结局,身份高贵的人为所欲为,身份低微者却要为此买单,极尽讽刺了上流社会的糜烂。
三、本质上:爱情是霎那吸引之后,证实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不变真理
本质上用主角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情感互动,揭露出门不当户不对,加上格局观念的差异,终究分道扬镳,从侧面证实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不变真理。透过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令人唏嘘的结局,启发我们生而为人,只需对自己太懂事,对别人量力而行即可。否则,只能苦了自己,别人也未必领情。
很多读者看完《茶花女》后,无不为玛格丽特的为人处世所感动。毕竟,作为没读过多少书,连写信时不算太难的单词都拼写不全的风尘女子,从来不曾放弃过学习的心,生活过得精致优雅,常常佩戴新鲜靓丽的山茶花便足矣证明。很难想象,在别人眼中嚣张跋扈的交际花,其实是个善良、贤惠、懂事的窈窕淑女。这期间的反差多少看起来有些不搭,但她的为人确实是值得竖大拇指的。

她会为了不让年迈的马车夫失业,而在高价拍卖会中买下马匹;也会变卖首饰珠宝,帮助孤苦的女孩雪妮准备结婚的礼服和嫁妆,尽自己所能给她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要知道,当时的玛格丽特可是负债累累,可这并不妨碍她的善心,谁叫她如此懂事呢?
作为世界名著的《茶花女》,里边包含着太多的为人处世之道,作者深谙上流社会的糜烂和虚伪,毕竟,作者曾经也遇到过一个“玛格丽特”,结局当然也不尽人意,所以,我们在惋惜玛格丽特悲惨结局的同时,也像作者一样,从中有不少我们自己的影子。
而其中给人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女人,真的需要这么懂事吗?”,这个问题就算是放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自己身上,答案可能不尽相同,但本质一定大同小异。
四、女人,如何在懂事上把握好尺度?富有弹性的边界是关键
任何事情,总有一个尺度,一旦越过,则过犹不及,易适得其反。
1.别人说的话,言听计从是傻,三思而后行是真聪明
玛格丽特作为一个处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女子,在寻得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后,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时,对方的父亲却加以阻拦,从咄咄逼人到好言相劝,最后苦苦哀求她离开自己的儿子,只为女儿即将出嫁,怕儿子与她的感情会影响到家族的声誉,也怕耽误儿子的前程似锦。
阿尔芒的父亲是这么对玛格丽特说的:
孩子,索性我把一切都告诉您吧,我的女儿就要出嫁了,男方希望我们家的一切都是体体面面的,如果阿尔芒不和您断绝这种关系,那么我女儿的幸福也会被葬送。您忍心破坏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孩的前途吗?懂事如玛格丽特,她答应了阿尔芒父亲,于是迅速跟阿尔芒分手。
可是,不论是今天还是那个时代,玛格丽特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别人的做法,其实是不值得效仿的,更别说提倡。您为女儿的幸福着想求一个奄奄一息的风尘女子放弃抓在手中的救命稻草,这是有多厚颜无耻?为了儿子的声誉求她离开儿子,作为父亲情有可原,可为了女儿的幸福,乞求哥哥的女朋友放弃爱情,这是多么奇葩的逻辑!

阿尔芒的父亲来求玛格丽特,是作为一个父亲的使命所致,这无可厚非,可答不答应是玛格丽特和阿尔芒自己说了算,外人无权插手,哪怕是至亲也不例外。玛格丽特本就肺病缠身,加上与阿尔芒的分手,最终抑郁而终,阿尔芒后来也患上了脑炎,加上感情受挫,萎靡不振。
这就是一个女人太懂事的结局,我们身边这样的人相信也很多。本来有自己喜欢的人,因为父母的反对,最后娶了、嫁了父母满意的对象。后来生活压抑,本在精彩纷呈的年纪过着丧偶式生活,寡淡无味还算可以,更有甚者甚至被家暴,被出轨,最后不得不以离婚收场。
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后的悲剧吗?任何时候,作为弱势群体的女人,真的没必要太懂事,太听话,凡事有自己的考量,自己的幸福自己拿主意,你成全了别人,谁会成全你呢?成年人的感情,自己说了算了,成全别人牺牲自己的幸福是没有底线的善良,伤得最深的一定是自己。
2.任何一种身份,只需适可而止的懂事
邻居家小小年纪的女儿提早承受生活之重,常被父母当做理所应当,甚至是忽略。毕竟,太懂事的女孩都不会撒娇,自然就没有“糖”可吃。每个人的精力都很有限,父母看到你如此懂事,自然不会太花时间关注你,习以为常后渐渐的被冷落。
想对小女孩们说:孩子,撒桥是你这个年纪的特权,懂事可不是你这个年纪的义务,稍微懂事值得表扬,但太懂事到小小年纪便收藏起了喜怒哀乐,真的没必要。那些在小小年纪便太懂事的女孩,多多少少受过原生家庭的伤,而这些伤,可能会跟随一辈子。

再看看那些处处为同事着想,事事帮人分担的女同事,最初同事会觉得她懂事,大方,时间长了便成为了任何琐事都丢给你的“老好人”。别人随口一说拿个快递,带杯奶茶,往后便有拿不完的快递,带不完的午饭或者饮料,时不时还要加班加点帮着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最后得不到感谢反而被当做理所应当,一次有事不帮忙反而被当做没良心、白眼狼,想想就可气。
《教父》中有一句很扎心的话: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本来我们帮别人的初心只是因为举手之劳,后来却因为自己的太懂事演变成为非帮不可的义务,想想其实有些心寒。得不到应有的感谢不说,反而成为了一而再再而三被使唤的“杂工”。可细想之下,这不就是因为自己太懂事而失去了底线,给对方为所欲为的机会吗?
一个朋友说,结了婚的女人和没有结婚的女人很容易看出来,要么外表上邋遢、朴素,要么言语上三句不离老公、孩子,总有操不完的心。想想也对,暂且不说贵妇名流的生活,就我们小老百姓,结婚的女人和未婚的女人,穿衣打扮和关注的点都完全不一样。现如今的电视剧放着太多妈妈放弃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顾家,最后没了自己的生活,然后被丈夫嫌弃的戏码,虽然千篇一律,但它足够真实。

邻居家有个姐姐,今年三十七岁,985毕业,人长得很漂亮,在高中就是公认的校花,家境也特好。大学跟一个阳光帅气的男生在一起,毕业后一年就结婚了,纵使父母万般阻拦,最终还是和一穷二白的男朋友踏入了婚姻。当时她是市里某单位的公务员,婚后有一个小公主,为了孩子和家庭,和丈夫商量后她辞职当了全职太太。
今年是结婚的第十一年,她离婚了,因为丈夫出轨了一个26岁的在读研究生,理由是她活得像个老妈子,没有一点情趣,生活平淡如水。听这说辞,当初的奋不顾身换来的是今天的背叛,想想还真有些可笑。她依然年轻漂亮,只是这十一年里,她失辞去了工作,弄丢了兴趣爱好,因为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要操持家务,本以为工作出色的她可以完美的维持好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婚姻。以为只要自己足够懂事,足够能干,足够用心,便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现实还是给了她当头一棒。

这位姐姐其实只是为婚姻奉献所有的女性中的一个缩影,性子刚烈的她以离婚结束了被背叛的感情,而有太多女人明知道有背叛,依然咬牙硬撑到最后的比比皆是。不是鼓励所有女性怀疑为婚姻付出的所有,而是希望女性不要把所有都赌在婚姻上。
把自己的一切付诸在一个人、一场婚姻上,是一种豪赌,赢的可能性很小。换句话说,婚姻中太懂事的女人,往往都活得心力交瘁。因为太懂事,所以要操很多心,常常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别人身上,还哪有时间给自己呢?
3.余生,请宠爱自己代替太懂事
首先,腾点时间给自己。无论是小女孩还是工作中的女孩,或者是妻子和妈妈,都学着把给别人的时间挪一部分给自己,可以是清晨的五分钟,也可以是睡前的半小时。总之,试着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想想未来的计划,或者只是单纯的冥想,全身心的放松。
爱默生说:专注、热爱、全神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其次,培养自己的爱好,读书或者学一项技能。每天给自己挪点时间,时间长了,养成习惯后可以试着培养一项兴趣爱好,读书、写作、插花、瑜伽、书法等等。或者,把之前丢掉的兴趣爱好重新拾起来,一点点尝试,一步步积累,一年半载后,会有惊喜出现。

最后,赚钱的能力不能丢。曾经生活在父母避风港下的我们不太对金钱的重要性有过多的认识,直到自己开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想买心仪的物件却要权衡再三,可再也没办法向父母张口时,我们才一步步明白金钱的意义。很久才明白,很多人努力赚钱不是有多爱钱,多拜金,而是因为钱是抵御风险的绝佳武器。
在《人性的枷锁》中有句很通透的话: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须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挠的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所以,无论是家境好也好,嫁的好也罢,任何时候都要有赚钱的能力,越长大越会明白,手中的钱其实比枕边人更靠得住。就像《茶花女》的女主角玛格丽特,同时和多个公爵有来往,靠着年轻貌美努力赚钱,后来遇见阿尔芒,她却从来不要求阿尔芒掏任何珐琅。
玛格丽特前期努力赚钱是为了抵御风险,为了活得有尊严,后来不求阿尔芒的任何钱财,也是为了她们的这份爱情有尊严,为了证明她感情的纯粹。现实中的我们努力赚钱,不也是为了在遇到适合的人时,可以不卑微,在结婚生子时,可以过得有尊严吗?
其实说到最后不过是想表达,余生,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好,经济也好,精神也罢,总有一项要独立。当然,要想活得又飒又美,经济和精神都要同时独立。这反过来又要求我们,不要做一个太懂事的女性,与其把所有筹码押在别人身上,不如全押给自己,把对别人的太懂事换成宠爱自己,靠谱又划算。
结语:
从呱呱坠地到成为妈妈,从女孩变成女人,期间最少有这五种身份:女儿、女同学、女同事、妻子、妈妈。其实也是从只为自己活,慢慢转变为只为别人活,只为亲人活的过程。渐渐的,我们发现自己活成了别人眼中能够扛起半边天的人,可代价是用自己的整座天空交换。
茶花女玛格丽特在没有遇见阿尔芒的时候,她活得恣意妄为,光鲜亮丽,成为炙手可热的“名媛”,可遇上了阿尔芒,没过几天舒坦日子迎来的便是一堆糟心事:变卖珠宝,首饰、巴黎的房子等等一心一意去乡下和亚蒙过二人世界的田园生活。
可是,阿尔芒的父亲在儿子不在家的时候,来到他们的住址苦口婆心劝她离开前程似锦的儿子,纵使心如刀绞,她还是体面的离开了亚蒙。毕竟她那么懂事,绝不允许阿尔芒因为爱情毁掉前程。不久,玛格丽特病逝,阿尔芒郁郁寡欢。爱情和前程真的不冲突,玛格丽特虽然身份有些拿不出手,但她知性,贤惠,善良,拥有高贵的品格,完全配得上一穷二白且感情用事,善于嫉妒的阿尔芒。再者,自己的感情,与旁人有何相干,一不违法,二不违背道德,男欢女爱的感情何必听从阿尔芒的父亲指手画脚。

我们在惋惜茶花女的爱情时,其中掺杂着不少自己的感情。有多少人因为父母的反对而嫁了、娶了不喜欢的人,日子过得平淡如水也算好,矛盾重重、彼此活得水深火热,甚至以悲剧收场的比比皆是。我们在感叹茶花女的结局时,也在感叹自己因为太懂事而失去的宝贵光阴。
所以,余生,不要做一个太懂事的女人,讨好的对象只能是自己,其他人要么平起平坐,要么好聚好散,就像古人说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