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日本十分注重四季变化,尤其是和果子的发源地京都人的特点就是非常讲究(zuo),她们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季节变换以及每个季节不同的节气、祭奠、庆典而作息的。
日本的和果子其实源自中国,遣唐使从唐朝带去日本的宫廷点心立刻成为日本贵族们的心头好,顺利在日本生根并壮大。经过千年的独立发展,已经形成其独自完整的文化。
由于江户时代砂糖是非常昂贵的奢侈品,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造型精致的和果子是只有贵族阶级才可以享用的美食。而制作和果子的店铺被日本皇室(宫家)严格管理,大概在当时有200家。皇室同时保护着这200家和果子店的不断推陈出新,各种越来越造型独特口感怡人的和果子被开发,进贡到皇室。因此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种类繁复眼花缭乱的京果子(在京都发展成形的和果子)。
平民阶层虽然没有把法做出甜味的点心,但是各种苦心创造,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也可以享用的仙贝(硬煎饼)和团子。


不同季节享用不同和果子的传统几乎都来自于江户时代的日本皇室的规矩。但时至今日,和果子早已成为一般家庭用来享用或者款待客人时的必需品,因此按季节享用不同和果子的传统,也深深根植于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心中。下面是几个流传到今天依然非常普遍的季节性和果子。
1月睦月【花びら餅】

中文应该翻译作“花瓣饼”,据说其由来是为了正月时到皇宫参拜的人们而准备的年糕点心。通常年糕里的白馅有味噌调味,并裹牛蒡。平安时代以来作为宫中正月料理的代表,传承至今。
2月如月【光琳梅】

光琳梅源自日本画大师尾形光琳的屏风画所绘梅花图案。因其简约、自然的轮廓线条,至今仍被广泛喜爱与使用。
和果子师傅取了“光琳纹样”柔软可爱的粉色造型,再用手指将面团中间按成凹陷的样子,缀入黄馅儿,形成了一款令人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气息的和果子。
3月弥生【ひちぎり】
ひちぎり(hichigiri)是雛祭り(女儿节)的时候享用的和果子。女儿节本来在农历3月3日,是为了祈祷家里的女孩子健康成长而形成的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女儿节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人行娃娃的阶梯。但是现代日本人使用阳历,因此全日本各地都在阳历3月3日过女儿节。只有在非常注重传统的京都,才依然保持在农历3月3日(即阳历的4月)过节的传统。

在女儿节享用的和果子ひちぎり,是一个带尾巴的造型,据说制做手法不同于传统和果子繁复的捏、搓、揉,是直接用手揪开做好的底馅就完成了造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种自然美的造型仿佛象征家里女孩儿的健康成长,而成为了女儿节的和果子呢?

4月卯月【さくら餅】

染成粉色的年糕粉包裹豆沙馅,再外包盐泡过的樱花叶,就是樱花饼。关西也称其为道明寺饼。是日本全国各地均有享用的历史悠久的和果子。樱花开放的时候,赏樱的同时就着清酒或者热茶品一口樱花饼,是日本春天的风物诗。
5月皐月【唐衣】

该和果子灵感来自平安时代歌赋「伊勢物語」中的一段。"きつつなれにしつましあげればはるばるきぬる旅をしぞ思ふ(抛却衣冠与爱侣,远游孤旅好凄凉)"。飘逸干净的造型恍惚之中令人联想翩翩,眼前似乎可以浮现平安时代吟诗作赋身裹唐衣的旅人。
6月水無月【水無月】
还有前面已经有答主提到的水無月(minaduki),本来是6月30日夏越の祓(nagoshinoharae),为了除去前半年的秽气和厄运而去神社参拜的那天一同享用的点心。因为水無月清凉的造型和口感,吃下去之后会感觉神清气爽,像是有除去秽气和厄运的功效一样。

而笔者不得不讲一讲这个夏越の祓。这一天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会去信奉的神社围着只有这一天才会被展出的草编拱门(茅の輪くぐり)有讲究地转圈,完成去除厄运的仪式。这一传统来自江户时代为天皇祛灾求福的神道仪式。
具体的转圈方法是,口中唱着经文围着草编拱门转3次,口头描述太麻烦下面有一幅图可以很好的解释。经文的内容是“水無月の夏越の祓する人は、千歳(ちとせ)の命延(の)ぶというなり”,意思是在水无月行夏越の祓之事,祛灾延命云云。
相信我,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真的是怀着非常虔诚的心念唱这绕口的经文转圈祛灾的。
7月文月【鉾の影】
是京都7月的祭典祇園祭时享用的和果子。
祇園祭是京都夏天的風物詩,在京都众多的祭典中最大型的一个,横跨整个7月。这期间到访京都的话可以看到「山鉾行事」。山鉾是京都各个历史悠久的团体制作的花车(关于花车的历史、造型、由来等等如果铺开写大概可以写A4纸200页,这里中略)。在「山鉾巡行」当天山鉾会列队按规定路线训城,沿途是为了一睹这一盛事的当地人和游客,热闹非凡。
而上图的和果子「鉾の影」(hokonokage),据说造型是在模仿山鉾的屋檐。像不像就各位看官各自评判了。而这种造型朴素的和果子,焼印 的装点非常重要(烙印在和果子上的装饰,造型可以是各种季节风物)。经典老铺的铜锣烧也通常都会有各种风趣可爱的焼印,且还有许多现代发展,这又是后话了。
8月葉月【宝袋】
浓绿的笹竹叶首先带给人们清凉惬意之感,内包裹撒了星星点点红豆凝固而成的葛粉糕。无论是笹竹叶的浓绿,还是晶莹剔透的葛粉糕,都像是盛夏里的宝物一样珍贵,因此文豪川端康成给这个点心取名为“宝袋”,延续至今。
9月長月【着せ綿】
着せ綿是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在9月9日重阳节时享用的和果子。
本来重阳节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因此菊花作为不老不死的象征点缀重阳节这一点和中国是一致的。但是不同于中国的重阳登高望远,平安时代的贵族们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仪式。具体就是先制做菊花染料将棉花染成黄色。在重阳节前夜,给菊花穿上黄色棉花的衣服,目的是为了在第二天早晨用棉花吸收菊花上的朝露和香气,最后再取下棉花擦拭身体,人们相信这样的仪式可以将菊花的药效转移到身上,有无病祛灾、延年益寿的效果。是不是讲究(zuo)到了极致。
而另一方面,她们还发明了着せ綿(kisewata)这种外形和重阳节包裹着棉花的菊花(好绕口)高度同步的和果子,加强了仪式感。
10月【唐錦】
红・黄・緑三色包裹的和果子,表现了秋高气爽、山色渐变的景象。
11月【旅枕】
image to be uploaded
这款和果子灵感来自日本著名文人松尾芭蕉辞世之诗“旅途罹病,荒原驰骋梦魂萦”。取代表着日本「寂詫」美学的朴素褐色,模仿旅中枕头的造型,并且制作这款和果子的时候,师傅会故意在完成后戳破面皮,更加完整的表现有些深秋的寂寥。
12月【雪餅】
由道明寺粉(米粉加工制成的和果子用面粉)包裹豆沙馅制成,外面撒晶莹剔透的“冰年糕末”以表现初雪之纯净。
【季节性和果子的现代价值】
在古时候,和果子是作为这些仪式的一部分,只起到了装饰点缀的作用。而时至今日,那些有些老套甚至看起来滑稽的仪式,很少可能有人再去坚持重现,但是美味的和果子就算再过一千年也不会褪色。因为这些和果子的造型、创作手法等等和具体的节气、仪式息息相关,因此这些和果子所代表的传统再过1000年也一定会被人们口口相传难以遗忘。可以说,日本时至今日也能够完好保存许多传统,和果子功不可没。
参考网站
完整保留季节性和果子文化的京都和果子老铺:
京菓子司末富